三、当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时,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。他看完捷报,便放在座位旁,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。客人憋不住问他,谢安淡淡地说:“没甚么,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。”直到下完了棋,客人告辞以后,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,舞跃入室,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。淝水之战的胜利,使谢安的声望达到了顶点。
四、安少有盛名,时多爱慕。乡人有罢中宿县者,还诣安。安问其归资,答曰:“有蒲葵扇五万。”安乃取其中者捉之,京师士庶竞市,价增数倍。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,有鼻疾,故其音浊,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,或手掩鼻以髛之。及至新城,筑埭于城北,后人追思之,名为召伯埭。
五、孟浪声色的谢安过着“出则游弋山水,入则言咏属文”的隐居生活,他有着凡脱俗的傲然,屡次拒绝朝廷的征召,一再表示“东山之志未渝”。 有人认为谢安超凡脱俗是作秀,他蔑视朝廷,建议下禁锢令限制他的自由。不管是呼吁他出山的呼声,还是要求朝廷封杀他的骂声,谢安似乎都不在意,他生活在美女堆里依然满怀拥着各式美女悠游山林,谈笑风生,吟诗喝酒,捏着鼻子说笑话,不知谢安是不是有鼻炎,他鼻音重浊,捏着鼻子说话就可以使声音轻细以示鄙夷不屑。一晃到四十岁,他老婆曾经劝他,但不好使,倒是一个姓李的歌女让他真正震撼了一次。那位姓李的歌女是个忧国忧民,讲政治,识大体,顾大局的女子,有一天突然问谢安:“谢公,要想救国安民,必先做到什么?”谢安说:“必先积蓄其德义。”李姑娘说:“德义不厚却想救国安邦,乃‘伏而舔天’也!”说完就抹脖子自杀了。这事让谢安着实震惊了,从那天起不再听音乐看歌伎表演节目了,也不喝大酒吃大肉了,开始读书习武,为他的出山做好了准备。这段传说就是文文中若姝请谢安出山的原型。
我很喜欢谢安,因为他真正做到了古代名士所推崇向往的一种境界——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他既能做到道家一般出世,和王羲之,许询,支道林等好友忘忧于山林之间,坚决不肯做官。又能像儒家一般出世,泰然阻止桓温称帝的野望,谈笑间让前秦百万大军烟消云散。谢安没有走普通世家子弟应当走的道路,是以当他的兄弟们以朝廷上的一席之地为家族增添荣耀时,谢安在东山教导着谢玄,谢朗,谢道韫等谢家后辈。即使在朝廷一再征召被拒,百官争相弹劾之下,他依然潇洒着快活着。“安石不肯出,将如苍生何?”历史证明谢安能担负此话之重,也证明他那从容淡定的一生是真正的牛逼,而不是装逼。
宠辱不惊,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望天空云卷云舒。”这是我印象中对谢安最完美的写照。还有那些歌颂谢安的诗词,“安石山,无心济天下。一起振横流,功成复潇洒。”、“安石泛溟渤,独啸长风还。逸韵动海上, 高情出人间。”、“但用东山谢安石,为君谈笑靖胡沙。”、“谢公东山三十春,傲然携JI出风尘。”,在他病逝后,皇室给他的葬礼与王导,霍光,桓温同规格,而他却是不结私党,功成不居的非权臣者,这是尊重乎?还是忌惮?不过都不重要,他从来不在乎这些,也不在乎什么“能力越大,责任越大”。他生为世家子,但天生不欠任何人。在世道崩坏的年代,他没有说什么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大话,却是把本该他做和本不该他做的事情完成,这正是东晋风流人物真是可爱的一面。
桓伊,字叔夏,小字子野,小名野王,东晋音乐家、名士。为人谦素。著名琴曲《梅花三弄》是根据他的笛谱改编的。有中国有史以来最狂的名士之城的王徽之在南京邀笛步渡口(毁于民国今不存)在不认识他的情况下让他吹奏笛曲,桓伊奏毕,宾主不交一言而去。晋袁山松之《行路难》辞﹑羊昙唱乐﹑桓伊挽歌并称“三绝”。著名的肥水之战桓伊作为东晋方的将领打了打胜仗。同时他在谢安功名太盛被皇帝猜忌的时候演唱一曲曹植的《怨歌行》进谏皇帝,谢安也为之倾倒,同时他在江州刺史任上,对庐山的佛学、文化起了极大的贡献,东林寺的组建他居功至伟。梅花三弄、音乐进谏、一往情深都是桓伊的典故。
据《世说新语》记载,王徽之进京时,泊舟于清溪侧,正值桓伊从岸上经过,二人素不相识,恰好船中有人认出他就是野王,王徽之即请人对桓伊说:“闻君善吹笛,试为我一奏。”此时桓伊已是有地位的显贵人物,但仍然十分豁达大度,即刻下车,蹲在胡床上“为作三调,弄毕,便上车去”,而两人却没有交谈过一句话。后来,宋人程大昌的《演繁露》中,记有“桓伊下马踞胡床取笛三弄”之事,人们由此引申理解为桓伊演奏、创作了《三弄》笛曲。明代朱权《神奇秘谱》中辑有《梅花三弄》琴曲,曲前小序云:“桓伊出笛作《梅花三弄》之调,后人以琴为三弄焉。”
淝水战后谢安功名日盛,奸佞之徒嫉之,常常于 -->>